2016/12/17

二十世紀設計經典傑作 :: Brno Chair

[ #03 | Brno Chair ]

1930. Model No. MR50.
Designed by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Cantilevered structure in polished tubular stainless steel.
Seat & bakrest upholstered in leather.
Height 80 cm. Width 58 cm. Depth 57 cm. Seat Height 44cm.

20th Century Masterpieces : : Brno Chair by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Brno Chair” ^ Copyright © Alan TF So

在此介紹的第二張「Barcelona椅子」,也是 Lugwig Mies van der Rohe 的傑作。奉行現代主義美學,Mies 並非首創懸掛結構(cantilever)椅子的先行者。與其它他的傑作一樣,Mies 憑獨特之眼光及審美原力,點石成金,製造一張經典的懸掛式椅子。第一張 Cantilever 椅子是誰首創,眾說紛紜。有說是 Marcel Breuer 所創的 B32;有說是 Mark StamS33。不過,歷史是替成功者打天下,可能也不是二者。可以肯定,他們都有份兒參與1927年德國重建之斯圖加白院聚落住宅(Weiseenhof Estate in Sttuttgart)設計。這正正是裡 Mies 領導整體項目,也是歷上最先驅之現代主義建築群,成為很多很多模範原型。

2016/11/10

二十世紀設計經典傑作 :: Barcelona Chair

[#02 | “Barcelona” Chair ]

1929. Model No. MR90.

Designed by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Steel tube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an X inspired by classical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leather upholstery is attributed to Lilly Reich.


Developed for the German Pavilion of the 1929 Barcelona Universal Exposition.

Height 75 cm. Width 75 cm. Depth 75 cm. Seat Height 43 cm.

-
20th Century Masterpieces : : Barcelona Chair
“Barcelona Chair” ^ Copyright © Alan TF So
-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於德國出生,原姓 Mies,原名 Maria Ludwig Michael。1908年 Mies 加入「Peter Behrens 工作室」成為學徒,直至1912年。其間,曾與現代主義大師 Walter GropiusLe Corbusier 共 事。1913年,正式自立門戶成建築師,並易名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Rohe 為母親的原姓。二戰時受德國納稅迫害,1944年移居美國。相對於歐洲,美國屬新國家,無文化束縛,Art Nouveau 沒法成主流,卻容許 Mies 發展成為國際主義的重要建築師。

2016/10/19

二十世紀設計經典傑作 :: Hill House Chair

[ #01 | “Hill House” Chair ]

1902. Designed by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Stained ash structure. Seat upholstered in green or pink.

Height 141 cm. Width 41 cm. Depth 35 cm. Seat Height 45 cm.

 

20th Century Masterpieces : : Hill House Chair
“Hill House Chair” ^ Copyright © Alan TF So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1868-1928) 是一名蘇格蘭建築師,生前不太受關注,死後才被重視。Mackintosh 的風格獨特,受英國的藝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及法國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影響。不再無視過度使用工藝,他喜好將自然元素轉移至幾何線條,或將幾何造型融合自然外境,並將面材附加幾何方式表現的自然元素。設計事業後期,再前瞻、創新,為了切割歐洲式樣,更開始觀摩參考日本藝術主義(Japonism),使用融和日式圖騰,隱約可見透視了一股日本風範。

2016/10/02

不能被複製的零售店鋪

2010年五月到杭州公幹,替 Lee Cooper 於銀泰西湖店及武林店開設專賣店。回程當天。特意到「浪漫一身」杭州西湖旗艦店,一看她們這店的設計及裝修工藝。

浪漫一身杭州西湖旗艦店
^ Copyright © www.contemporist.com


這樣「奇異」的設計,當然要現場及近距離感受。店面面對西湖,旁於大道及步行街,位置於優越,定當吸引眼球。

2016/08/14

續民國歷史舊物:杭州沙孟海舊居

與大韓民國的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處於不遠,位於下城區龍遊路線15號白的已故當代書法家沙孟海舊居。他在晚年仍居於此,2009年獲列國家文物,保有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舊物,開放公眾,免費入場。

與上一篇一樣,當時也紀錄陳設之舊物。

沙孟海杭康舊居

2016/07/31

民國歷史舊物: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

2010年到杭州出差,傍晚回程香港,於是一大清早獨自由旅館到西湖方向逛逛。卻無意之間,到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

* * *

時為1910年8月22日,大日本帝國迫使大韓國帝國簽署合拼條約,正式進入為期35年的「日治時期」。1919年,一批大韓民國流亡外地的志士,於中華民國境內上海法租界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32年,民國政府協助下,曾短暫遷都杭州,而臨時辦公地點就在該處(現時地址為上城區長生路55號)。

* * *

杭州市政府復修30年代舊貌,並擴大原屬辦公廳三倍,2007年11月30日正式開館。對民國時期甚少認識的我,當然對於那時的傢具和日用品等,興致甚濃,特地分享全部相片紀錄。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

2016/07/09

疊疊玩玩非非常常雙雙字字裡裡重重猜猜尋尋

由上一篇博文,誘發對一些絕妙的文字玩弄的興趣,尤其疊字的玩味兒。

蘇小妹蘇東坡之妹(也有一說東坡沒幼妹,小妹為虛構人物),為人聰敏無雙,與此有關的故事多如牛毛。須則很多人已經就此介紹這些詩,今天也來推推,有關小妹的文字玩弄幾則詩。

* * *

話說蘇東坡接獲友人佛印禪師的一則長詩,讀來無意,全是疊字雙雙,念著兩三遍也不解:

  野野 鳥鳥 啼啼 時時 有有 思思 春春 氣氣 桃桃 花花
  發發 滿滿 枝枝 鶯鶯 雀雀 相相 呼呼 喚喚 巖巖 畔畔
  花花 紅紅 似似 錦錦 屏屏 堪堪 看看 山山 秀秀 麗麗
  山山 前前 煙煙 霧霧 起起 清清 浮浮 浪浪 促促 潺潺
  湲湲 水水 景景 幽幽 深深 處處 好好 追追 遊遊 傍傍
  水水 花花 似似 雪雪 梨梨 花花 光光 皎皎 潔潔 玲玲
  瓏瓏 似似 墜墜 銀銀 花花 折折 最最 好好 柔柔 茸茸
  溪溪 畔畔 草草 青青 雙雙 蝴蝴 蝶蝶 飛飛 來來 到到
  落落 花花 林林 裏裏 鳥鳥 啼啼 叫叫 不不 休休 為為
  憶憶 春春 光光 好好 楊楊 柳柳 枝枝 頭頭 春春 色色
  秀秀 時時 常常 共共 飲飲 春春 濃濃 酒酒 似似 醉醉
  閑閑 行行 春春 色色 裏裏 相相 逢逢 竟竟 憶憶 遊遊
  山山 水水 心心 息息 悠悠 歸歸 去去 來來 休休 役役

2016/07/03

以中國語境翻譯 Chic

年前,為一個中國大陸女裝鞋品牌,撰寫品牌故事。(註:品牌故事乃品牌介紹,中國大陸品牌喜愛以故事形式敘述創立品牌過程,從而獲得信任。新品牌那有多麼的故事?你懂的。)中國沒有久遠的 fashion culture 或現代人民文化,很多時間,表達現代文明與文化的文字是多麼匱乏,應用英語等外語傳達,實屬必然。

那個品牌,她們想傳達法國品牌的感覺。最直接便是多用法語,或源於法語而有 adaptation 的英語,或直接吸納法語的英語。歷時一個月的多番改進建議,「Chic」(法語;讀音為 sheek)是經常採用的詞彙,來表高雅時尚。問題來了,中國大陸內必須要單獨使用中文,外語被排擠的。一個非常困難的翻譯在前,比撰寫品牌故事更甚,不要跟我說用「時尚(髦)」或「品位(味)」便是。

2007/10/22

蔡國強的《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十號—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

“「中國當代藝術」拍賣會的焦點是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的巨型作品《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 十號── 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用火藥爆破創作而成,估價一千二百萬至一千八百萬港元。蘇富比當代中國藝術部主管林家如表示,作品以嶄新的手法,燃燒畫紙記錄了 蔡國強在一九九三年關於「延長長城」的藝術表演。作品高三米,長二十米,尺幅之宏大為市場上近年罕見。” — 大公報 2007-10-3

當我知道拍賣前的展覽於星期六結朿,特地前往觀賞。《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十號── 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確實非常壯觀,但印像最深的反是他的水墨式草圖。我傻傻的,竟看完又看四十多張草圖。他的註腳實在太草太小,看書刊是看不到的情況下,迫得我不得不站著一字一字猜想,但我就此卻對他的腦子怎樣吃、怎樣拉,了解了不少。

2007/08/12

真中國現代藝術家–蔡國強

現年49歲的蔡國強 | © caiguoqiang.com
| 現年49歲的蔡國強 |
眾所周知,火藥仍中國重大的發明。但是真正由中國人來把它發揚光大,要待至1989年…由 「旅美華人」藝術家 蔡國強 Cai Guo-Qiang,以 火藥為媒介開創現代藝術的先河。

1957 年於中國褔建帛州出生的蔡國強,在80年代中期與妻子往日本修學美術,其時已經開始把弄火藥。正式的公開「爆破」,要數到名為《Human Abode: 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No.1 / 第一號外星人計劃 – 人類的居所》的創作品藝術,此項計劃一直在不同的地方「爆破」,直到1999年在威尼斯發表的第三十二號《Project for Extraterrestrials 外星人計劃》。

1995年再次移居。這次的目的地是美國的紐約,直至現在。1998年,一項可謂最早的 crossover 計劃,令他的名字更廣為人知。這就是與日本時裝 大師三宅一生,合拍發表一系列六十三件的《Dragon: Explosion on Issey Miyake / 爆破三宅一生–龍》時服。 他竟可在一件件全白色Pleats Please壓摺全身裙之上,爆繪出詡詡如生的游龍。

2007/08/01

Simple and Not Quite Naïve的動畫

Tokyo Loop的官方網頁
| Tokyo Loop的官方網頁 |
早前於香港電影節2007,看過一齣動畫電影《Tokyo Loop》,片子結集了十六段由不同動畫師所創作的動畫,紀念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當中,其中一段最有印象的動畫,是一齣黑底白線與點的 "Catwalk" Flash 動畫。假若未曾看收,不打緊,現在只要登入時裝設計師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的網頁內,選取 A-POC INSIDE 的 Animation,即可觀看同一作者佐藤雅彥 Masahiko Sato 與 植田美緒 Mio Ueta 共作的近似作品。

isseymiyake.com網頁內的Animation
isseymiyake.com網頁內
的Animation
在原作當中,我想他們在探索人體的動作,複製了人體的關節動作,以點與線的「火柴人」來仿造一連串的動畫動作。其中,每個點的波幅、移動都與真實十分相 近。來到與時裝設計大師合作,他們再進一步探索時裝中的重要元素 Silhouette 的可能性。同 樣,他們也用一條線來仿造三個"Catwalk Model"的輪廓,與 A-POC 的概念一脈相承。

註:《Tokyo Loop》DVD 影碟已於2007年7月18日在日本出版。


---
圖片版權 © isseymiyake.com

2007/05/20

陣痛失戀:The Science of Sleep

港譯《戀愛夢遊中》
| 港譯《戀愛夢遊中》|
電影《The Science of Sleep》於 昨年十二月在香港舉行的法國電影節公演,須然只演寥寥數場,已經帶來一陣子哄動,數個blogger也曾精闢探討。早前才推出影碟,隨即推介此 Cult 片 子。
導演是曾拍製另一Cult片《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無痛失戀》Michel Gondry,今次更全權負責編劇,籌備經年,卒之拍攝完畢。上次《Eternal》是與鬼才編劇 Charlie Kaufman 一起創作,搞鬼原創概念故事,亦不乏特別視覺原素。這趟獨自編導,故事須則欠缺大原創,只建基於一個"Parallel Synchronized Randomness"概念的小品戀愛故事,再加上搞鬼 little magical 視覺原素,令該片的魔法力無邊。

2007/04/15

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

21_21 DESIGN SIGHT外貌
 | 21_21 Design Sight 外貌 |
東京中城 Tokyo Midtown 複合建築組群於三月三十日正式開幕,繼六本木山 Roppongi Hills汐留 Shiodome 後成為東京的另外一 個商業及消閒的「城中城」。六本木山設有森美術館 Mori Art Museum;附近也有新開幕的 國立新美術館 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而東京中城更設有 三多利美術館 Suntory Museum of Art21_21 DESIGN SIGHT、 富士膠卷廣場 Fujifilm Square、東京中城設計中心 Tokyo Midtown Design Hub等。東京中城與六本木山只相隔五分鐘步行程,這兩「姊妹城市」將會是美術愛好者的流連處。